Elopichthys bambusa   Richardson
   

  1169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主要性状 体细长,稍侧扁,腹部圆,无腹稜。头长而前端尖。吻尖,呈喙形,吻长远超过吻宽。口大,端位,口裂末端可达眼前缘的下方。下颌前端有一坚硬的骨质突起。眼中等大,向两侧突出,头长与眼径的比例变化范围很大。下咽齿3行。鳞小,侧线鳞 。背鳍条3,9-10,很小,其起点位于腹鳍之后,臀鳍条3,10-11,尾鳍分叉很深。生活时体色微黄,背部灰黑,腹部银白,背鳍、尾鳍青灰色,颊部及其它各鳍淡黄色。

生物学

生殖 达到性成熟的雌雄个体略有早迟。长江中雄鱼成熟年龄为3龄,体长约670毫米,雌鱼在4冬龄以上,体长约930毫米。生殖季节在4月下旬开始到6月中旬,南方较早,而黑龙江地区6月末7月初才开始。分批产卵,卵大,受精卵吸水膨胀,卵径为5.3-6.8毫米,随水漂流。水温为20℃时,卵经40小时即孵出鱼苗,才出壳的鱼苗淡黄色,体细长。
年龄和生长 鳡的生长十分迅速。据江西湖口的资料,1龄鱼体长为459毫米,体重1.8市斤;2龄鱼体长约696毫米,体重约6.8市斤;6龄以后增长减慢;最大个体有记载的为116市斤。

生境信息

生活习性 体形修长,游泳力极强,性凶猛,生活于水之中上层,以其矫健善泳的特性,常袭击和追捕其它鱼类。一旦追到其它鱼类就很少有逃脱者,所以通常渔民视之为“蛇蝎”。我国古籍早有鳡是凶猛鱼类的记载,如《本草纲目》释名,说鳡鱼又名■鱼,鳡是勇敢的意思,■是贪食无厌的意思,说鳡鱼体健不易捕到,能吞食同类。幼鱼从江河游到附属水体中摄食、肥育、到秋季时幼鱼和成鱼又回到江河中去越冬。
食性 为一种典型的肉食性鱼类,主要以鱼类为食。湖北梁子湖鳡的资料,此鱼主要捕食的对象有红■属鱼类、逆鱼、鲫、■、■条、细鳞斜颌鲴、似娇、赤眼鳟等,鳤、黄颡、■虎以及银飘仅占少量。此外,江河中的鳡还吞食鲚。有人发现体重30市斤的鳡能吞食8-9市斤重的鲤或白鱼。鳡鱼苗,在卵黄囊消失后,就开始吞食其他鱼苗,但也食浮游动物。
生殖 达到性成熟的雌雄个体略有早迟。长江中雄鱼成熟年龄为3龄,体长约670毫米,

国内分布

我国除西北、西南之外,自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水系中皆产此鱼。

经济意义

经济意义 鳡为江河、湖泊中大型的经济鱼类之一。天然产量很高,生长迅速,肉嫩,少刺,一向受广大人民的欢迎,公认为上等的经济鱼类。但是,因它有捕食其他鱼的习性,当长到14毫米的鱼苗时,已能捕食其它鱼类的鱼苗,所以,渔农向来认为是我国养鱼业上著名的“害鱼”,故为主要消除对象。而根据记载,认为鳡的食欲并非终年保持旺盛状态,其食性还与外界环境气温的高低密切相关,如寒冷时停止摄食,而且有选择体较细长的鱼类为食的倾向。如果在放养时的家鱼已达到一定的长度,便能减小鳡的攻击。所以在浙江外荡放养时,常有小鳡鱼从竹箔缝中钻入荡中而成长,至最后收获时,达到总收成的20%之巨,对家鱼的成活率没有大影响,反之而荡中底层的小型杂鱼被鳡清理后,致鳡鱼成长为人类可食用的鱼类,这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。现在多数沿江的湖泊,以江湖隔绝,鳡鱼在湖中的数量已经大大地减少,湖中放养小规格鱼种,为害最烈的反是■类。在水库中鳡仍是清除对象。依浙江新安江水库的经验:在产卵季节鳡鱼分批群集游往产卵场,水流越急,上溯产卵的鱼群越多。白天鱼群比较活跃,多在急流中,水深约10米处游动,晚间则在岸边缓水区,水深约5米处。这时用聚乙稀单层鳡鱼刺网进行捕捞,渔获量最大。在其他季节,鱼群分散在,水深约15米处,捕捞就比较困难。